本人研究方向为DTN上的网络编码,使用仿真工具是The ONE simulator。
1. 为什么选择The ONE
刚开始的时候,纠结于ns2和ns3,但很快就发现,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将外部数据集导入仿真器(那时,重点研读Bubble Rap文章,其使用的数据集包括cambridge
, infocom06
,这些数据集没有包含节点的位置信息),而自己写个移动模型又丝毫没有头绪。后来,导师跟我提及The ONE simulator,了解过后,恰可以很好地导入不含有位置信息的外部数据集,然后就开始用The ONE了。
The ONE文档很少,有些设置项直到逻辑结果出错,查阅源代码后,才晓得为什么。举个个人经历,hosts
和tohosts
,直觉的理解是,假设有50
个节点,那hosts
设为0,49
。但实际并非如此,hosts
和tohosts
是包括下限但不包括上限,所以50
个节点的hosts
应设为0,50
。
值得庆幸的是,The ONE的源码结构很清晰,出问题,阅读源码通常都能找到答案。
2. The ONE与网络编码
为了使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充分发挥其性能,需要充分利用无线的broadcast medium。然,The ONE高度抽象,没有MAC层,所有的节点对连接被抽象成connection对象,即只支持单播。要使节点能侦听(overhear)发送者发往其他邻居节点的消息,就必须修改The ONE源码,使其支持广播。我已经做完了这部分工作,以下是在无线双向中继网络测试的结果,详情可参考博文《奇葩的仿真结果(以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为例)》。
3. 困惑的问题
- 求简单的DTN场景,我之前直接在数据集
infocom06
,reality
等做,太复杂,不好分析结果 - DTN通常是稀疏的,COPE在DTN是不是几乎无用武之地?
- COPE那篇论文,其他路由来比较,那些路由是工作在单播还是广播?
期待与您深度交流,sparkandshine@163.com
KATTI, Sachin, RAHUL, Hariharan, HU, Wenjun, et al. XORs in the air: practical wireless network coding. IEEE/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(ToN), 2008, vol. 16, no 3, p. 497-510.